图片新闻

打开畅通群众诉求的“方便之门”
——大荔县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1日 11时21分 信息来源:陕西省信访局网站
    农业大县、移民大县、兵源大县,特殊的县情和历史原因,使大荔曾一度成为渭南市乃至全省的信访问题重点县之一。然而近两年来,大荔县通过实行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每天安排一名县级领导和上访群众面对面,畅通了群众的诉求渠道,架起了干群联系的桥梁,化解了群众心中的怨气,全县进京访、越级访、群体访总量比过去下降50%以上,信访形势呈现“三降一减”、“三多三少”的良好态势。
    针对过去群众诉求在部门间相互推诿,只批示不落实的实际,大荔县摸索制定了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从2009年7月以来,每天安排一名县级领导在县委信访接待室接待上访群众。并在每月月初将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工及接访安排向外公布,让群众就像到医院找专家就诊一样,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反映的问题来选择上访日期和接访领导。
    2009年12月1日,是县委书记王春阳的接访日。苏村乡陈村村农民正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她爱人张春,因帮助村民收玉米不幸翻车,造成胫骨骨折,在当地一家医院治疗了4个月,因对方无钱支付医疗费,而回家保守治疗。作为家中主要劳力的张春,回家后病情越来越严重,发展到肌肉萎缩、行走困难,家里再也拿不出看病的钱。王春阳了解到她家的现状后,立即让工作人员把患者送到县医院,并打电话给医院院长,要求安排最好的骨科医生参与会诊治疗。同时,又联系合疗办和民政部门,要求解决好张春看病的费用。
    张春看病的事刚刚落实,一名中年妇女闯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泣不成声。来人说她是张家乡朱家村人汪舒琼,老家在四川北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中,她的弟弟和弟媳不幸遇难,只剩下24岁的侄子汪德顺。老人为了照顾自己的侄子,把他领到大荔,在当地当了上门女婿。眼看婚期就要到了,自己却无力给侄子操办。王春阳听完后,很快答应了老人的要求。随后,安排民政部门把灾区孤儿汪德顺的婚礼协办好,并帮助小汪解决了部分生产资金。
    12月1日一天,王春阳先后接待涉及到群众住房、退休待遇、判决执行等信访问题16件,批转了15件。而自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开展以来,县级领导每天平均接访10批次左右,当场解决7件以上。
    在实行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中,大荔县推行了“一次接访、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法,给领导干部接访定了“规矩”,让领导干部在接访中知民苦、解民忧、帮民难,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并进一步完善了 “登记——接待——交办——处置——督办”信访办理工作流程,开设了30万元的信访稳定专项基金账户,抽调8名优秀后备干部充实到信访队伍,使接手的案件做到当日接待,当日交办到位;三日内办案单位领导包联责任落实到位;本周内县联席办督查督办到位;当月案件办结上报到位。
    大荔县石槽乡石槽村村民王仲智,在1972年担任石槽村电工时,触电失去了双臂。此后30多年来,王仲智多次上访,仅2008年就先后三次赴京上访。因当年的行政单位县电力局,已经变成了现在的电力公司,而且因为诉讼期限问题,补偿难度很大。县长孙云峰接访王仲智后,多次组织电力、人劳、法院及石槽乡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经过10多次的反复协调,最终给王仲智解决了5万元看病钱,并将原石槽供电所一处房屋让其居住。事后,王仲智感激地说:“多亏党,多亏政府,解决了我30多年的心病。”
    在大华路拓宽拆迁中,恰好王仲智的房子也在拆迁之列。拆迁通知刚一下发,他就第一个带头拆迁,并挨家动员周围邻居。用他的话说:“政府给我帮了那么大的忙,我就要带头支持县上的工作。”在“老上访户”的带动下,涉及321户房屋拆迁和700户土地征用的浩大工程,仅8天时间就顺利完成。
近年来,县上主要领导负责协调解决了王菊梅、康秀琴、王民祥等5个长期上访老户的上访问题。2009年,大荔县协调近百万元资金,化解信访积案45件。仅去年一年,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共接访了471批2000多人次,批转案件133起,化解问题122件。先后解决了5名信访老户问题,化解了28起信访积案,无一起出现反复。全县进京访总量比过去下降了87%,赴省访总量比过去下降47%,批转案件报结率达100%。
 
(综合指导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