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接待现代化 运行规范化 管理法治化
商南法治信访引领大稳定大发展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 00时00分 信息来源:陕西省信访局网站

1.jpg

全省信访形势分析研判会现场

2.jpg

商南县信访局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3.jpg

人民调解程序图

4.jpg

省信访局副局长王琳(右二)在商南县委副书记杨长江(右一)的陪同下,查看县涉法涉诉大厅阳光信访信息系统运行情况

5.jpg

原县委政法委书记张贤慧(中)在视频接访

6.jpg

流动法庭到乡村

7.jpg

当事人签字息诉

8.jpg

送法下乡

9.jpg

公园里学法

 今年7月7日至8日,全省信访形势分析研判会在商洛市商南县召开,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李保存为商南县信访局代发“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证书。

 近年来,商南县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坚持以信访工作改革系列精神为指导,以实现“五化”为目标,以畅通信访渠道为基础,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以事要解决为根本,大力开展“信访法制建设年”、“信访业务提升年”和“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通过加强平台建设、规范运行流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推进信访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法治化、常态化、高效化,着力打造“为民信访”、“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使信访工作迈入了和谐、有序、法治的轨道,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三年来,全县越级访总量分别下降6.2%、17.6%、37.5%,今年以来信访发案率下降至56.3%,没有发生一起进京、到省重复访和非正常访案件。商南县连续六年荣获“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2009-2014年连续六年实现省级信访工作“三无县”目标,连续五年被评为市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县,2007年荣获“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2013年荣获“全省信访系统先进集体”,2014年荣获国家“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和全省控制进京非访工作先进集体。

 强化组织保障,推进信访工作高效化

 商南县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在人事、财物和环境上大力支持,全面推进信访工作高效运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信访工作7人领导小组、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信访工作3人协调领导小组、以县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涉法涉诉信访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以及重大疑难复杂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研判组,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部门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二是建强干部队伍。采取优秀年轻干部任前、拟提拔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定期开展信访干部封闭培训等方式,着重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办事公道、作风优良、熟悉法律、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信访干部队伍。三年来,信访部门提拔交流6人,选派后备干部和新提拔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19人。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在财力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每年将信访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全部列入预算,还专门安排信访维稳专项资金、疑难案件化解资金各200万元,保证了信访工作有钱办事。四是强化司法保障。按照“三调联动、依法处置”原则,大力推行诉访分离,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对缠访、闹访和进京非访的,一律实行依法处理,有效遏制了无序信访的局面。

  规范信访流程,推进信访运行规范化

 商南县坚持把规范信访流程作为加强信访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做到信访接待、受理、调查、处理“四个公开”,突出五大重点,抓好五大环节,全力推进信访运行规范化。一是突出预防为主,切实抓好矛盾排查。采取入户走访排查、网络在线排查、重点人群排查、定期分析研判“三排一研”和分系统、分类别、分级别、包案处理“三分一包”形式,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信访积案大化解、信访秩序大整治”活动,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每月一挂牌一交办,筑牢信访维稳第一道防线。二是突出阳光透明,切实抓好联合接访。制定商南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接访制度》和《值周接访制度》,明确每周由1名县委常委牵头,每天安排1名四套班子成员定点轮流接待群众来访,明确每周五为联合接访日,采取群众预约“点将”、大厅接访与视频互动相结合方式,促使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三是突出公正公平,切实抓好案件办理。在接访大厅公布办理流程图、设置触摸查询机,在商南党政信息网开通信访案件办理查询窗口和手机APP,随时随地均可查询案件办理进度和处理意见,实现案件办理知晓最大化。四是突出高效便民,切实抓好跟踪督查。推行信访办理质量督查点评和重点信访案件“四色督办”制度,对接到蓝色催办单、黄色督办单、红色查办单的单位,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予以扣分,促进信访案件得到有效落实。五是突出群众满意,切实抓好案件回访。坚持“三必访、三反馈、三满意”原则,采取电话、复信、上门回访等方式,严格“一案一档”和《案件当事人回访卡》管理,确保信访案件办一件,结一件,群众满意一件。

  加强平台建设,推进信访接待信息化

 商南县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畅通民意渠道、提升信访工作水平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全面推进信访接待信息化。一是建好四大系统,打造“阳光信访”新亮点。投入300多万元,建立了群众信访电话及网络求助系统(6363110)、信访事项便民查询系统、视频接访系统、案件办理查询系统,这“四大系统”全部接入信访接待大厅,并和政法部门、镇办实现互联互通,信访人通过手机终端可查询问题办理情况,大大减少了群众走访和越级访。同时,根据绿灯办理、黄灯警告、红灯追责“三灯变色”要求,及时启动督导办案程序,确保了群众反映的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建好四大平台,铸造“为民信访”新品牌。通过构建“信、访、电、邮、网”五位一体平台,让“为民信访”暖在群众心坎上。第一,建立“有理大家评”平台。在各镇办和矛盾纠纷较多的村,建立了“有理大家评”工作室,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当地德高望重人员,在镇办“有理大家评”工作室,义务为矛盾纠纷双方群众进行调解,及时为信访人员释疑解难。第二,建立百姓说事点平台。以自然村、自然组为单位,建立百姓说事点,通过“唠家常”方式,把矛盾纠纷、日常诉求反映在基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三,建立网络投诉平台。建立集热线电话、视频通话和信访代办员信息收集于一体的网络投诉平台,24小时倾听和整理投诉信息,实现了群众来访网上登记、交办、转办、督办和回复。第四,建立公众微信平台。探索“互联网+信访”模式,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号,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实现了网上咨询、网上信访、网上答复、网上办理。三是建好四大中心,探索“法治信访”新特色。投入200余万元,建成涉法涉诉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心“四大中心”,以及365信访法律服务室,实现了信访从受理、交办、化解、稳控等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一般信访事项与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的有序分流,社会弱势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法律服务与法律援助。

  完善体制机制,推进信访管理法治化

 商南县坚持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进信访改革的突破口,不断提升信访工作水平,促进了全县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一是建立四级包抓信访责任区制度。建立县级领导包镇办包部门、部门领导包行业包系统、镇办科级领导包村包社区、村组干部包户的四级包抓信访责任区制度,推行包抓领导每月“必接访”、每半月“必下访”制度,促使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当地。二是建立诉访分离联席会议制度。对涉法涉诉问题和信访事项进行甄别细化,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定期分析研判信访事项,并进行集中交办,统一台账销号。对涉法涉诉问题,有序导入司法轨道,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法维利。三是落实信访当日接待制度。在镇办推行信访当日接待等“五项制度”,要求各镇办、各部门每天安排一名科级领导到信访便民服务中心坐班接访,落实首问负责制,当日信访事项当日调处,把牢信访工作第一道关口。四是严格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出台了《商南县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对因工作不力,导致问题发生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实行问责,对特殊时期发生的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赴京非正常访案件,实行责任倒查,严格责任追究。去年以来,累计依法打击处置涉访违法人员34人次,其中行政拘留32人次,刑事拘留2人次;处理信访工作履职不到位干部12人。

注重政策引导,推进信访宣传常态化

 商南县坚持把信访法治宣传作为深化信访改革、推进依法治访的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在增强信访宣传的针对性、多样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在创新宣传的内容、方式、方法上求突破,全面实现信访宣传常态化。一是突出四大重点,不断增强宣传的针对性。突出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依法逐级走访、诉访分离、规范信访秩序“四大重点”,加强对信访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按步骤、按规定,合理、有序、逐级信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让群众知法律、懂政策,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营造“懂法、守法、用法”文明信访的新格局。二是创新四大载体,不断增强宣传的多样性。该县将每年的三月、五月、八月确定为信访工作宣传月,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商南大讲堂”等载体,每年开展一次信访知识竞赛、开办一期电视专访、编导一场文艺晚会、组织一次信访法规宣传“四个一”活动,全面提高群众法治信访的知晓率。三是坚持四个结合,不断增强宣传的实效性。坚持面上宣传与重点宣讲、法律法规与群众生活、阵地宣传与流动宣传、信访宣传与干部培训“四个结合”,切实增强了信访宣传的实效性。目前,累计印发宣传单2万余份,设立LED大屏5处、宣传橱窗106个,开展主题宣传3期,出动宣传车20辆,开办电视专访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