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延安富县:推行“两说一联”工作机制
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9日 08时07分 信息来源:陕西省信访局网站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因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面对县域治理的新形势,在实际工作中先后推行了“群众说事制”、“三官一律”进社区、县乡干部包抓低收入村、“两联系一承诺”等社会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完善,推行了“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便民联动机制。

“群众说事”就是当事人和县乡村干部、村老干部、老党员、德高望重有威信的群众,用拉家常、讲政策、讲道理的方式讨论村级事务、化解矛盾纠纷、建设美丽乡村。按照“畅通渠道说事、明确责任理事、集中民智议事、整合民力办事、加强监督评事”五个环节,通过“群众要求说、登门入户说、急事及时说、主动邀请说、不便用卡说”五种说事方式,调动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和解决实际问题。

“法官说法”就是指“法官”进村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制宣讲会上说、法律咨询当面说、行动不便上门说、调处纠纷现场说、见面不便电话说”五种形式,在县乡联村干部和村干部组织群众说事过程中,遇到涉法问题和难题时,联村法官及时主动介入,通过法制宣讲、法律咨询、现场调处,有效地将村民自治与法律手段、法治思维、道德约束、村规民约结合起来,合情、合理、合法、有序地解决基层矛盾纠纷,把社会矛盾的化解引入法治化的轨道。

“干部联村”就是从县级部门单位抽调年轻科级后备干部派驻到全县各村担任第一书记,联村干部脱离原单位工作,坚持长期驻村,“进百家门、吃百家饭”,协助村干部管理村级事务。主要职责是宣传党的政策、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助力产业开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干部联村”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

主要做法及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成立了“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便民联动机制领导小组,全权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下设“两说一联”办公室,负责全县“两说一联”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培训、督查考核。同时健全镇村两级组织机构,明确乡镇部门一把手负总责,  乡镇党委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具体抓“两说一联”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规范运作程序。县委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两说一联”便民联动机制工作的《决定》、《实施办法》、《督查考核办法》和《进一步深化“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全面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了说事说法、干部联村、干部吃派饭、诉求登记、人民调解等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台账,规范了各类群众诉求的收集、受理、报批、交办、督办、反馈、回访的全过程。

 舆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台专栏、手机平台、专题片、典型事例、文艺演出、  LED电子屏等多种形式营造舆论氛围,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当代陕西》等报刊杂志,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中、省、市媒体,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陕西传媒网、延安市人民政府网等门户网站广泛宣传了“两说一联”机制。

层层培训指导。为了解决干部在说事说法过程中“想说不会说、会说不敢说、敢说说不好”的问题,通过县乡两级分别召开封闭式培训会和流动现场会,对乡镇领导、驻村干部、部门联村领导、联村干部、联村法官、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调解员等参与说事说法的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和经验交流,县、乡“两说一联”办巡回各村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全县干部达到了“会说事、能说好”的水平。

严格督查考核。出台了“两说一联”实施办法和督查考核办法,并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与单位评优、干部提拔使用挂钩,形成纪检、组织、政法“三位一体”的监督考核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部门和个人激励表彰,县财政对联村干部、联村法官每年发放交通伙食补助2000元,共发放补助 62.8万元,2014年、2015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7个乡镇、10个部门和50个“说事说法”能手进行奖励,发放奖金23万元:对工作不力的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对不称职的联村干部取消后备资格,构成以考核促工作的良好政治生态。取得效果

  ‘‘两说一联’’便民联动机制把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依法治县与以德治村相结合,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土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机制推行以来,全县说事说法共计3554件,已解决3285件,其中群众说事3303件,解决3043件;法官说法251件,解决242件,干部联村入户41216户,办实事 4207件。从源头上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有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保障了村民自治权利。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了村民自治的活力,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了村里的事情群众自己说了算,提升了村民自治的水平,保障了村民自治权利。

提升了依法治县水平。联村“法官”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合情合理合法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既解决了“私了”合理不一定合法的问题,又解决了邻里之间对簿公堂合法而不合情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群众有纠纷到法庭告状误工误时且丢面子长期结仇的问题,从而提升了依法治县水平,推动了法治富县进程。

转变了党员干部作风。把机关干部下派到农村第一线,联村蹲点干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了解村情民意,转变了干部作风,使干部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干部的实践能力,开通了民情“直通车”,架起了干群“连心桥”,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大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全县重点项目强势推进,产业开发迈出新步,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精准脱贫攻坚前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营造了齐心协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浓厚氛围。(综合指导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