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创新实践,让“枫桥经验”落地开花
—磨子桥镇疏通拓展信访工作渠道,抓源头治理工作见实效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6日 14时42分 信息来源:陕西省信访局网站
    汉中市洋县磨子桥镇地处县城的城乡结合部,2011年7月撤乡并镇时五乡合一,全镇48376人,辖42个行政村一个社区,295个村民小组,12866户,是当地县域经济和社情较为复杂活跃的一个区域。前几年,该镇来自各方的社会矛盾频发,一直是洋县的信访问题大户,到市赴省进京访不断,经常因信访问题居全县前三名,受到通报批评。镇党委书记龚新英2011年11月到任的当月,因信访问题受到县委的批评,镇党委不气馁、不懈怠,结合当地实际,整合运用现有资源,注重从源头做起,抓责任、抓排查、抓化解、抓服务,认真研究,确定采取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的方法,把排查、调处化解,建立民情报告工作制度,对信访问题做到排查发现及时,调处疏导到位,化解息诉见效。自2012年以来,发生在当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群众到县以上上访大幅下降,2013年没发生一起赴省进京上访,到市上访下降60%,到县上访下降50%,信访工作秩序根本好转,从信访问题全县前三退到访量第19位,全镇和谐稳定,有效的促进了该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民情报告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依托“三单一账”,报告和办理群众的各种诉及热点难点问题等。建立了民情报告网络体系,明确了民情信息收集员、民情联络员、民情信息汇总员、事项办理监督员“四员”职责,由驻村干部负责村民情信息收集,整理并填写《民情报告》:镇信访、综治,干部按生产生活困难、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隐患等分类填写《民情信息汇总单》和《民情信息阅办单》上报镇主要领导。将民情信息审阅后进行批转,根据矛盾问题所涉及到的土管治安站等落实具体单位和责任人以及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处理;处理结束后填写《民情报告台账》,分类归档,并由镇纪委对民情收集情况事项办理结果进行督查。2013年下半年,该镇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民情在线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系统”,实现了民情信息手机、网上投诉传送直报,缩短了民情信息收集批办时间,进一步夯实了责任,使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的更加及时便捷。如:1、2013年5月19日,该镇驻村干部苏彦荣通过信息收集员了解到金土村二组武志义反映因邻院牟成安投毒致使其妻张翠娥中毒住院,镇党委书记5月24日在民情报告阅办单上批示:要求派出所、驻村干部商村委会调处。当天,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和人员立即到现场开展调查、协调工作,经疏导协调,稳住了上访人情绪,经抢救,张翠娥脱离生命危险,经反复协调,7月中旬,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不慎将农药喷过自己地界,造成张翠娥误食喷过农药蔬菜中毒的牟成安一次向张翠娥赔偿住院治疗和误工费。双方握手言和。2、去年11月底,该镇牛砭村2组王存德向驻村干部刘红珠反映:该组十几户人家有线电视交费确没有信号。刘红珠及时将这一情况通过民情在线报在外省开会的党委书记,龚书记及时批示交办,镇文化站、村委会和驻村干部及时处理,第二天就解决了,因山东过路车超高碰挂,引起线路松动导致十几户收看不到电视的集体上访问题得以解决。
    民情报告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工作“被动”为“主动”,通过民情报告制度和民情在线平台,畅通了群众信访渠道,进一步夯实了村委会和驻村干部的责任,让群众在家里、家门口就可以反映解决问题,就能得到法律、政策的解答和化解纠纷的服务,减少了走访的成本和时间,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引起领导重视,有关方面及时调查,接触当事人,使问题得到掌控,进而协调化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大大降低了党政部门和责任主体处理越级访以及群众到省赴京上访的成本;把大理的矛盾和问题发现处理在源头,人稳在了当地。这一做法基层欢迎,群众满意,是“枫桥经验”在陕西创新实践的结果。
 
 
省信访局网上投诉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