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少找办不了的理由 多想能解决的办法
——高陵县连续8年实现信访“三无”目标调查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0日 14时46分 信息来源:陕西省信访局网站
    8月20日,一位拄着双拐的中年男子走进了高陵县信访接待中心,诉说自己的难处。负责当天接访工作的刘明赶忙拉了把椅子让他坐下,又递上一杯水,让他慢慢讲。原来这位农民工在打工过程中不慎将腿摔伤,雇用他的劳务公司却不给任何赔偿。了解了情况后,刘明一边安慰对方,一边与相关部门联系。经过积极协调,当日,劳务公司就同意支付六万元的赔偿金。听到这一消息,上访男子刚才还愁容满面的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刘明是信访战线工作了4年的一位年轻干部,聊起信访接待,他感慨地说:“我们的工作就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说明老百姓对县委、县政府的信任,我们就有责任维护群众的权益。”
            接访,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好,顺民意
    “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传情,一颗热心解答,一声走好相送。”这是在高陵县信访接待中心显著位置挂着的温馨提示。接待中心目前已经成为全县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终点站”。
    2010年,高陵县投资80余万元建成了760平方米的信访接待中心,实行一厅式办公,最大限度地发挥信访接待中心“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作用。据了解,接待中心每天来上访的群众不下6起,对于确有困难的上访群众,接待的同志都以最快的速度按相关政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高陵县信访局局长王亚玲告诉记者:“也有一些群众,尤其是年龄大的老同志,明知道自己的事情按政策没办法解决,他还是经常要到接待中心来,即便是这样,我们的同志每次也是很耐心地听对方把事情说完,跟对方聊天,让老百姓的气先顺了。”据了解,自接待中心投入运行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1752批14516人次,办结信访案件1678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628件。
    在高陵,实行分管县长信访事项分工负责制,根据各县长分管工作的范围和非访区群众反映问题的类别,分管县长负责牵头,妥善解决和处置非访区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各镇街“一把手”都是信访第一责任人,县委、县政府出现了超过20人的集体上访,所属乡镇的“一把手”必须到场。全县10个镇街(管委会)、19个责任部门也都建起了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设施、有台账、有经费的“六有”信访接待室,做到了第一时间处事理事;在全县88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建立了信访问题调处站,做到了第一关口知情知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信访维稳网络。在基层镇街的努力下,信访接待中心的接访压力得到减轻,全县信访总量逐年下降。
             下访,主动把群众困难化解在基层,解民忧
    “群众上访是主动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那么干部下访则是主动把工作做到了群众中。”2008年开始,高陵县开展“县级领导大接访和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县委、县政府领导明确指出干部下访对解决群众困难、化解信访案件的重要意义。
    高陵县全面推进“下访、回访”工作,要求县、乡领导干部“走下去”,带案下访,开展“四访四问四到家”活动,就是一访干部作风,问群众意见,感情联到家;二访矛盾纠纷,问群众需求,思想做到家;三访热点难点,问群众企盼,实事办到家;四访生活难处,问群众疾苦,爱心送到家。今年以来,全县已经回访了106户信访人,对处理结果都很满意。
    每天,高陵信访局都会收到各镇街(管委会)填报的民情报告单,详细记录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解掌握的社情、民情、访情,使农村最基层、最潜在的矛盾纠纷查得出、摸得清、防得住、处置得及时。
    2011年开始,全县又开展了“五百爱民行动”,组织各级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促百家和”,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约访,超前、靠前、提前工作。
    说起这一系列的干部下访活动,王亚玲一脸轻松地说:“干部下访真正减轻了我们信访干部的工作压力,及时化解了一些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信访问题。”仅去年,就摸排出征地拆迁、涉军群体、村级换届选举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48件,化解48件。
    目前,各镇街、各部门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已经健全,做到了“每月小排查,季度大排查,敏感时期滚动排查,对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力求做到他动我知、未动先知。”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和信访苗头各部门都及时建立台账,跟踪督查,确保矛盾和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自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建立以来,基层镇街共排查出矛盾纠纷364件,并且全部得到化解。
              惠民生,主动把发展红利让于群众,暖民心
    8月28日,今年刚考上陕西科技大学的惠济从高陵县委书记李毅手中接过了高陵县十九年无忧教育贫困大学生资助金5000元,让他上大学的学费有了着落。和惠济一样第一批领到补助金的还有47位寒门学子。这意味着高陵县正式开始施行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每学年学费的“十九年无忧教育工程”。
    2013年7月,高陵县政府设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专项资金,资助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高职高专)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高陵籍大学新生和在校学生。这是自2012年春季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后,高陵县又出台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政策,让优秀学子能安心读完大学。王亚玲说:“今年没有一起因上不起学而上访的案件,这与‘十九年无忧教育工程’有着直接关系。”
    “各级领导对信访工作的重视和信访干部的努力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县委、县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重视,投入力度之大,出台政策之多,及时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高陵县县长范九利的一席话道出了高陵县实现连续8年信访“三无”县目标的根源。
    这几年,高陵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连续六年跻身陕西十强县行列。全县每年将新增财力全部用于民生工程,许多优惠政策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全省较早实行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免费教育,目前又出台了针对困难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在全省最早实行了居民户籍一元化,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同等对待;《高陵县农村主动放弃二孩生育指标夫妇奖励》、《高陵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节育奖励补助金》等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出台,让计生户体会到了社会的公平。在高陵,各级干部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但是县委、县政府却对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双向补贴,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城镇居民及被征地农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50元;高陵还在全省首家推行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推行群众免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开通了县城免费公交……
    “党的惠民政策这么好,以前我光顾着上访了,没把握住机会,现在我要抓住机遇,和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一位上访三十多年的老上访户被县上出台的惠民政策所感动,决定息诉罢访,回去安心地奔自己的好日子。
(《陕西日报》刊登,综合指导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