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府谷县以创先争优为契机
多项惠民举措解民忧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4日 15时00分 信息来源:陕西省信访局网站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大型项目陆续上马,引发了大量矛盾纠纷并通过信访渠道集中反映出来。对此,县信访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狠抓民生问题的解决,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了信访问题的发生。2010年,全县群众来信来访量同比下降46%;案件办结率100%,信访积案化解率93%,矛盾纠纷调处率96%,未发生群体性进京赴省上访。
    一、改善民生,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
    近年来,按照“认清本质抓信访、跳出信访抓信访”的工作思路,县信访局注重从群众来信来访中分析研判事关民生的突出信访问题,发现大多问题集中在资源环境、利益分配、就业、上学、看病、住房和养老等方面,件件都事关老百姓的民生大计。为此,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信访的工作理念,“十一五”期间,县财政累计投入40.7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设。率先在全国实行15年免费教育,将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00元,对城乡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给予100元的养老补贴;在全省率先实施中小学寄宿学生肉蛋奶补贴工程,实施每年1000万元的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同时,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解决就业问题,规划建设100万平米的政府保障性住房。与此同时,积极动员县内民营企业家先后出资9.09亿元支持新农村建设,捐资15.6亿元建设学校和医院,设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和教育基金,让全县群众切实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生活日益宽裕幸福。从源头上杜绝了信访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为做好信访工作赢得了主动。
    二、尊重民意,拓宽群众表达愿望的渠道
    一是主动问政于民,在定政策、上项目、搞改革之前,决策未动,评估先行,实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对大多数群众不支持的决策事项暂缓出台或不出台,对可能发生信访问题的事项,超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化解方案和应对措施,做到不制造矛盾,不激化矛盾。二是自觉接受监督,在工作中,坚持做到对群众的合理建议和监督意见,及时采纳,认真改进,切实解决,既推动了工作落实,也规范了行政行为,做到不回避矛盾,不上交矛盾。三是实行向人民报告制度。要求公、检、法、司“四长”及股所队长每年年初通过媒体向全县人民做出工作承诺,年底向人民报告完成情况,由群众进行评议,工作好与坏,群众说了算。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凝聚了力量,激发了活力,提高了科学发展的水平。
     三、健全机制,推动信访问题有效解决
     一是“一把手”亲自抓信访工作制。由县委书记主抓信访、抓维稳工作,政府县长腾出精力来抓经济、抓发展。各乡镇党委书记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信访维稳工作,其他领导按照分工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二是建立“5+4”信访联席会议工作制。由县委书记牵头,县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政法委书记、信访局长主管,公、检、法、司四长参与,重大信访问题,由信访联席会议全权决定处理,直接进入办理程序,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效率。三是实行县级领导包案制。凡涉及进京访、赴省市集体访的重大信访问题,以及上级交办的各类案件、排查发现的疑难问题,逐个落实县级领导包案解决,有力地推动了大要案的办理。四是实行联合接访制。依托信访接待大厅,实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联合接访机制,有11个职能部门在信访接待大厅接访办信。五是实行信访救助制。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信访救助资金,对弱势信访群众进行救助。2010年还为外县农民工追讨工资200多万元,协调交通肇事赔偿140多万元,解决民工伤残纠纷赔偿170多万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弱势群众的利益。六是严格信访考核制。把信访工作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提拔使用前,由信访部门做出考核鉴定;公检法司机关新任副职首先在信访局挂职锻炼三个月,考核优秀才能正式上岗;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在信访工作年度考核中排名末位的乡镇和部门予以“一票否决”。
                   (机关党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