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小纠纷不出村 大矛盾不出乡
——武功县“上下联动”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纪实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6日 09时34分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
    陕西日报讯:今年9月14日,武功县普集镇闫家村三组一位初中学生,通过网络给县委书记孙亚政发了一封电子求助信,反映其父7年前借给本村青年乔某的2500元钱,因无借据难以讨回,双方由此经常发生口角,闹得邻里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希望县委书记帮助解决此事。谁料,一个中学生的情急之举,很快引起了孙亚政的重视,他当即委派有关部门介入调查调解,当天就化解了这个7年之久的借贷纠纷。
    群众利益无小事。自2007年以来,武功县连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信访工作先进县,谁又能想到九十年代当地曾因庄基等纠纷,出现过四十多起陈尸案,“性刚烈,善诉讼”,武功县的信访曾经惊天动地。短短3年时间,一个民情复杂、社会矛盾突出的信访大县,逐步发展成为今天这个和谐、稳定的平安县。这些成就与当地党委、政府重视信访工作,坚决贯彻“大接访”、创建“三无”(即无进京非正常访、无来省重复集体访、无中省交办信访积案)信访县等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在采访中,县信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许多信访问题演变成为严重社会事件,都是由于一些苗头性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得到重视和解决,导致小事变大事;而一些重访案件则由于问题牵扯广,信访环节多,相关部门和单位无法形成协调一致的解决方案,造成上访变积访;一些重大信访案件则是由于少数部门调查了解不到位,致使工作措施不对症,引起事态扩大。
    为此,该县以全国推行的“大接访”活动为契机,提出了“变大接访为常接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面对面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明确要求,采取“走下去访、请上来谈”和开门接访等形式,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全县33名县级领导、147名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下到包抓的12个乡镇、206个行政村、52个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做到三个“第一”:即第一时间知晓人民群众的困难和呼声;第一时间掌握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第一时间向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真正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近期,县长刘勇锋在干部下访中得知,由于县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中,损坏了沿途285亩土地地表有机层,回填后农田减产幅度较大,引起沿途何家、普中、普西等6个村庄群众的强烈不满,欲集体上访。刘勇锋当即约访了这些村民,在准确调查群众损失的基础上,很快与城建、土地等有关部门商议制定出解决方案,及时给群众发放赔付款29万余元,将这起群访事件及时消除。
上下联动形成信访工作网络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要真正做好信访工作,单靠几个领导干部是不行的,只有动员各级党委、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出信访工作的社会效力。”这是武功县委、县政府对信访工作网络化建设的一致认识。
    因此,在当地健全完善信访工作网络,早已成为一种常态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县、乡(部门)、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网络,联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各乡镇、各部门都成立了信访工作机构,设立了群众来访接待室,做到了有机构、有牌子、有专职工作人员。在全县每个行政村和居委会,聘请一些德高望重的群众担任信息员和调解员,对存在不稳定因素的信访问题,逐一排查并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每周一统计,每月一汇总,将汇总情况及时逐级上报,由县信访工作联席办进行梳理,确定包抓领导和安排县级领导接待日活动。目前,全县参与信访工作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人员、各自然村、小区信访信息员已经达到476人,县财政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仍为此拨付500多万元专项经费。
    此外,县综治、维稳等单位,坚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充分掌握全县信访工作形势,编发信访预情,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提前制定工作预案,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全县333名驻村干部统一印发了《民情日记》,驻村干部及时详细记录涉及所在村庄基地管理、邻里纠纷、干部作风、社会治安等各种问题,建立每月必排查、敏感时期提早排查、突出问题重点排查的长效机制。
 创建信访工作考核新机制
    今年初,该县在原《信访工作考核办法》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武功县信访工作考核实施细则》,严格实行日登记、周小结、月通报、季讲评制度。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按照来访总量、信访案件办结情况和接访情况,每周综合打分,评出最差单位,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对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每月评出最佳单位和末位单位在全县通报,每季度对前三名单位给予奖励,对末位单位进行处罚。仅今年上半年,县财政就拿出2.5万元用于奖励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处罚后进单位7000元,激发了动力,形成了压力,有效地促进了信访稳定工作。
    “领导包抓负责制”也是该县落实信访责任制的一项举措,凡是县级领导按照分工落实包抓的乡镇和部门,因处置信访事件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包抓县级领导负责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上说明情况,并且一追到底,负责整改落实。该举措在具体实施中,还要求对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定期排查,建立档案,逐一落实领导包案 “五个一”制度,即一个案件、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包抓乡镇或部门、一套解决方案、一抓到底,由包案县级领导协调、督导,涉案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促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以来,全县县级领导包抓信访重点案件38起,办结35起,结案率达到92%。
    近年来,该县通过创建一系列信访工作新机制,创出了一条小纠纷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的“武功信访模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07年,该县被咸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推进法制建设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先进单位”称号,县信访局被评为先进集体。2008年该县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代表咸阳市在全省交流了经验。2009年,省委、省政府授予武功信访“三无县”荣誉称号,今年1至10月份,该县仍保持了全省“三无县”的良好成绩。
(局综合指导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