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大荔县强化初信初访推进问题化解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1日 17时23分 信息来源:陕西省信访局网站

近年来,大荔县把初信初访作为解决群众问题的首道关口,创新思路,找准症结,补齐短板,努力消除重信重访、越级访、集体访等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信访工作呈现出“一好转、两下降”的良好态势。

一、整合资源,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在信访接待大厅设立信访法律服务援助工作站,邀请执业律师每天坐班“问诊”,正确甄别上访群众诉求类别,引导来访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确保“分流有法定,救济有渠道,件件有着落”, 有效解决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二是整合资源,利用各镇的司法所,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全面参与各类信访案件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解决了群众“信上不信下”的问题。今年以来,三级调解网络共受理纠纷110余起,成功调解93起。

二、明确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健全业务制度。规范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做到接访登记与信息录入同步、交办受理与信息告知同步、协调办理与督查督办同步、结案归档与回访评价同步、数据统计与分析研判同步,推进初信初访规范化办理水平。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全县各镇、街道办统一信访组织领导、统一人员配备、统一制度建设,建好“信息员”、“协调员”、“助理员”三支队伍,进一步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化解社会矛盾。部门梳理权力清单,抓好源头预防,树立好执政为民、服务民生的良好形象。三是提高办案质量。规范办理程序,严格规范告知义务和办理的时效以及答复的要求;调查深入细致,摸清每一个事实细节,准确、客观、公正运用政策和法律处理问题。

三、把好关口,落实四项机制

落实县级领导接访、约访、下访工作机制,形成全员抓信访的格局;落实访情互通机制,把矛盾纠纷和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信访风险评估机制,提前做好防范上作,从根源上防止演变成信访问题;落实信访责任追究机制,倒逼干部担当作为,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四、把握关键,做好“五个一”

在接访中,必须做到一次性把群众诉求听清楚,一次性把矛盾症结找准确,一次性把政策法规讲明白,一次性把解决方案定合理,一次性把信访案件办成铁案。无论来访群众提出的诉求合法合理与否,都要依法依责做出明确的处理决定。对于不合法不合理的信访诉求,告知来访人坚决不予受理,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信访行为,坚决依法处置。到“办一件,清一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渭南市信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