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清联赏析 · 阮元题黄州东坡赤壁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31日 10时35分信息来源:中国楹联学会

阮元(1764—1849) 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塘庵主。江苏邗江人,因其祖父应武举占籍仪征,故史称仪征人,久居扬州旧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官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礼部、兵部、户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漕运总督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十五年(1835年),先后主刑部、兵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任经筵讲官、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十八年,以老疾请退,加衔太子太保。谥文达。博学融通,凡经史、小学、历算、舆地、金石、校勘等无不涉及,尤以治经名重后世。著有《研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

小月西沉,看一棹空明,摇破寥天孤鹤影;

大江东去,听半滩呜咽,吹残后夜洞箫声。

【注释】

东坡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长江之滨的赤鼻矶上。现已辟为赤壁公园。

小月:化自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之意境。

棹:代船,在江中划行。

空明:澄明透彻。苏轼《赤壁赋》云:“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此指江水。

寥天:空阔寂静的天空。

孤鹤:见苏轼《后赤壁赋》:“时将夜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大江东去: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呜咽:水流声,犹如听到《前赤壁赋》中“呜呜然”洞箫声。

洞箫:不用蜡封底的箫,后指单管直吹的箫。苏轼《前赤壁赋》云:“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简评】

联语取苏轼两次泛舟游赤壁前后不同之心情,开拓意境,切景切情,浑然一体,耐人品读。